?
在全面推進復工復產、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5月24日,2020年盈創“夢·路”全球3D打印建筑技術與產品大采購新聞發布會,在上海青浦盈創循環產業園召開。這是盈創3D 打印建筑技術通過將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創新技術的融合應用新成果的亮相。值得一提是,今年盈創與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公路交通環境研究中心、蘇州航道處、蘇州繞城高速、沃薩潤等單位共同探索,實現了3D 打印建筑技術在交通水利工程中的運用。這是“新基建”領域的又一創新!盈創讓航道、河床、高速公路聲屏障進入3D 打印新經濟時代。
十二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趙白鴿博士;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公路交通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邵社剛,英國中央政府國際貿易部對外直接投資司司長掛職英國沃薩潤公司政府關系和國際戰略部部長Matt Walker,以及美國,澳洲,墨西哥,尼日利亞,南非,新西蘭,巴西,中東等盈創全球3D打印建筑的合作伙伴,通過遠程視頻連線參與了這次發布會。線下,“中英3D打印石墨烯應用研發中心”掛牌,國內外客商嘉賓200多人齊聚一堂,共同體驗和見證了盈創3D打印建筑生態圈在新基建上獲得的又一次風口機遇;線上,互播直播發布盈創全球3D打印建筑技術與產品代理權,共同探尋和開拓一條“夢想彩色成功之路”。北京沃薩潤科技有限公司、鄉伴文旅集團、江蘇奧富能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與盈創簽約,他們將在新材料的研發、文化旅游的推進、以及智慧建筑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
趙白鴿主任視頻連線致辭說:“盈創肩負著重要的國家使命與責任擔當。不僅要做好示范區新基建循環產業的示范,更要順應大勢,發揮優勢,在前沿科技創新、特別是3D 打印建筑領域當好先鋒,為國家經濟快速復蘇、快速發展做出貢獻?!?/span>
專注3D打印建筑研發19年、擁有多項國家專利和多項發明專利,全球真正實現3D打印建筑的高新技術企業——盈創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正在基礎設施領域通過數字化技術引領一場顛覆性變革。在發布會現場,盈創為所有嘉賓演示了3D打印各種基礎設施的全過程,這也是3D打印建筑技術第一次公開亮相在公眾視野中。盈創采用自主研發的油墨,通過建模、編程,利用計算機控制,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打印出各種形狀的基礎設施。3D打印建筑不僅降低了施工難度,縮短了施工時間,降低造價成本,還大幅度減少了現場施工人員,提升作業的安全性。此外還具有個性化、低碳節能、使用壽命長等各種優點,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早在2018年,盈創就提出了3D打印建筑綠色循環產業概念,公司整合了城市建筑、鋼廠、煤化工、電廠、沙漠沙等5大可再生可循環產業,經過分類處理、顆?;哪肽?,最終被配比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D打印建筑油墨,打印出的墻體堅固度最低都相當于傳統混凝土C30墻體,而且經過專業機構的環評檢測,這種材料是環保無害的。
在發布會上,盈創展示了最新的四種3D打印技術的應用場景,開啟全球大采購彩色模式。
3D打印生態岸線。傳統河道修復工程,常規采用混凝土和預制磚等材料建設硬質化的護岸,投資金額較大,施工要求和難度高,而且建造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給河道水域帶來二次污染。盈創創新地3D打印技術應用到了二級護岸的建設中。層層打印出的護坡安裝簡單方便、梯形結構穩定牢固,墻體還留有生態空洞,可以滿足水生物棲息的需要,頂端規則空間則用于河岸綠化種植,維持岸線生態。目前,全球首段3D打印二級護岸已經落地蘇申外港線的江蘇段。
3D打印高速聲屏障。隨著交通網絡的日益發達,噪音擾民也成為社會關注問題。傳統聲屏障采用夾膠玻璃、亞克力透明板、水泥木屑板等材料建造,存在建設周期長、資金需求高、使用壽命短,降噪效果不佳等弊端。2019年,盈創與蘇州繞城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聯手,率先在S58滬常高速開展了70米的3D打印聲屏障先導示范工程。根據建筑降噪經驗和繞城高速車流情況,盈創將墻體設計打印為勻稱的編織紋理,降噪30分貝,是傳統聲屏障4-6倍。同時,盈創還在聲屏障中,預制了植物花盆,生態降噪的同時改善駕乘人員的視覺感受。
3D打印隔離病房。為阻擊疫情,盈創在最短的時間內上馬了3D打印隔離屋項目,火速開打,千里馳援湖北咸寧、黃石、山東東營、日照等地。隨著全球疫情爆發,4月初盈創發起全球捐贈,為一帶一路國家巴基斯坦、美國打印捐贈3D隔離屋。隔離屋是一個獨立的單元,運輸吊裝后僅需接通預留的電源,即可投入使用。多個拼接可作為臨時醫院使用。此外,這種3D打印出來的房屋,還可以當作災難發生時的緊急避難屋、甚至是民宿、門衛房、藝術小屋、公共廁所使用。盈創3D打印建筑還可以“回爐重造”,一旦不需要了,可以打碎重新組合,建筑材料能實現循環、可持續利用。
3D打印全球最大規模示范樓。這次的發布會地點就在盈創自己打印的大樓內。4層樓的建筑約3200平方米,從地基到墻體到梁板柱,整個建筑過程都采用現場3D打印建筑技術完成。相比于傳統建造方式,僅地基環節就可做到免開挖、免清運、免放坡、免回填等,人工方面更是只需鋼筋工、瓦工、水電工即可,人數由傳統的200人,減少到僅需9人。位于青浦的盈創公司內,包括四層樓的建筑在內的3D打印建筑群,總建筑面積約4.4萬方,它及成為行業內3D打印建筑綠色循環產業的一個樣本。
對此,盈創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馬義和表示,交通建設、城市社區的更新、美麗鄉村的建設、以及固廢物的回收將成為公司未來發力的重要領域。不久的將來,將看到3D打印建筑會廣泛應用于市政、水利、道路、建筑以及地下等各種工程建設,推動中國傳統制造業的綠色升級改造,用科技賦能行業、治理環境、改善生態、創造價值。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盈創將搭建三個基地:一是盈創3D打印建筑·油墨循環產業基地?;貙數毓こ探ㄔO產生的工業、城市、建筑、裝飾、生活及各種可再生和可循環資源,進行專業化分布式處理,生產高科技3D建筑的打印油墨,實現生態循環利用,有效解決“資源短缺”與“生態環?!钡膬纱笫澜缂壈l展難題。二是盈創3D打印建筑·裝備制造產業基地。這個基地包含3D打印建筑設備的研發中心和制造基地,集線下體驗、商貿、倉儲、物流為一體的示范中心以及工業互聯網數據集成服務平臺,基地將成為傳統企業的轉型加速器、科技企業的技術孵化器,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一起構建一個工業共享共生系統。三是3D打印建筑應用基地。通過盈創的技術許可與企業合作共贏,盈創向合作方輸出品牌、技術、設備、管理制度等,利用自主研發的3D打印建筑技術和資源,與合作方共同投資建設3D打印建筑的生產與制造基地,為合作方開發項目提供建設資源和保障,包括:建廠和產品的生產制造、工程項目施工安裝、完整的技術支持與應用培訓、完整的生產工藝、施工工藝、技術資料包等一系列使用權、以及遠程技術咨詢、現場專家指導等全程技術咨詢服務。
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引領未來。一端是巨大的投資與需求,另一端是不斷升級的新技術,新基建正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重要的支撐點。它不再是簡單的修路、筑橋、造房屋,而是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數字技術落地新場景。超前布局、堅信未來科技革命的新方向,盈創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將用3D打印建筑技術,在新基建領域大膽創新、勇于實踐,為打造大國重器,傾盡全力。